茄子是我们日常生活最常见的蔬菜品种之一,也是大众最喜欢的蔬菜。可是,菜农在种植过程中,都会遇到各种病症,影响产量和质量;只有对症施治,及时预防,才能减少病害危害,提高种植收益,其中灰霉病就是常见的病症之一。其实,不仅仅是茄子易患灰霉症,比如西葫户、韭菜、辣椒、*瓜、西红柿,草莓、大葱,芹菜等瓜果类蔬菜,都常常受到侵害。作为“三农”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今天在这里,借助茄子预防灰霉病,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类病症特点、诱发原因,以及预防办法,以起到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的作用,供大家参考学习。
第一,蔬菜发生灰霉病的特征。
我们在实践发中,这种病害主要危害蔬菜的幼苗、幼花、瓜条、叶片、茎蔓和果实。而茄子在培育过程中,在苗期发病,子叶尖端枯死,后扩散到幼茎,导致枝茎变细,从病部开始折断,最后变*而枯死;叶片发病时,在叶缘或叶片上产生褐色大圆斑或不规则病斑,且密生灰霉,从病灶部位开始腐烂,直至整个植株死亡;幼果发病时,果蒂周围先长出指头般大小的褐色水渍状,或不规则灰色霉状物,不到一周幼果全部脱落。同时,整个植株的茎秆、叶柄也能产生病斑。
第二,发生灰霉病的原因。
通过我们多年的观察发现,菜园通风透气性能差,植株密植,诱发整个菜园湿度大,病斑迅速漫延,在植株上密布灰色霉层,严重的出现霉斑连片,导致整叶、整株枯死。果实被害,多发生在成株期,危害幼茄子花和茄子。其实,我们导致这种病症现象,主要是生长的田间温度、湿度太高,空气流通性差,给病虫害提供了大量滋生的温床。
第三,灰霉病的防治办法。
1、合理密植,对土壤深耕消*处理。
我们种植蔬菜,要严格按照植植的间距和行距作业,不能抱着植株多,产量高的想法;对于因水肥充足,植株疯旺长,要及时控旺,以防田间密透性能变差,滋生病菌;尤其是大棚蔬菜,一定要做好通风透气工作。同时,对种植的田间进行轮茬作业管理,播种前对土地进行深翻,在烈日下暴晒两天左右;或者使用熟白灰每亩施用60公斤左右,土地深翻40厘米左右,再大水漫灌,这样将土壤中的病菌杀死。
2、实施轮作种植作业管理。我们农民往往为了追求短期效益,及时播种及时收益,对种植的田间不轮茬管理,重茬种植,这在农业生产中的术语叫“重茬症”,或者“土传症”。所以轮作种植,能有效削减病源。
3、合理种植抑制灰霉病的发作。种植时,合理调整蔬菜间距和行距,不能密植,尤其是大棚蔬菜,以及夏天的露天蔬菜;大棚蔬菜要及时根据棚内温度,开启通风口,减少湿度,这样能有效抑制灰霉病的滋生和发作。如果在田间发现灰霉病,要及时连根拔掉,拔掉后最好袋子包起来集中销毁,避免病*源再扩散。
第三,灰霉病的药物防治时间和办法。
1、要对种子进行拌药处理。我们播种蔬菜,或育苗前,将种子在温水中浸种半小时,采用2%武夷霉素水剂浸种,或用种子重量0.4%的50%克菌丹可湿性粉剂+50%异菌脲悬浮剂拌种,或者采用其他药剂,这样可有效杀死潜藏在种子表皮内的病菌。
2、菜园发病初期用药预防。可用50%福美双·异菌脉可湿性粉剂~倍液喷施;也可用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~倍液+70%代森联干悬浮剂倍液喷施;25%溴菌腈可湿性粉剂~倍液+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等进行兑水喷雾,视病情严重强弱,每隔7~10天喷1次,连喷三次。现在市面上防治这种病症的农药种类很多,可在药店咨询,并查清弄明白使用方法,用量,和喷雾的时间等。
3、在菜园内灰霉病盛发期的防治。可用10%氟嘧菌酯乳油~倍液+50%克菌丹可湿性粉剂—倍液;可用20%哇菌胺酯水分散粒剂~倍液+70%丙森锌可湿性粉剂~倍液;40%氟硅唑乳油~0倍液等药剂,兑水喷雾,视病情每隔7~10天喷雾1次,连喷三次。这样能有效防治灰霉病。同时,菜农还要做好菜园内的通风透光工作,减少菜园高湿现状等。
总之,蔬菜园发生灰霉病是很常见的,主要原因在于田间出现高湿现象。而茄子育苗地种植密度不宜过大,要通风透光,有效降低湿度,增加株行间的光照时间,避免过多叶面喷水等,只有把这些环节做好,才能有效预防这类病症的发生。说实话,这些说起来容易,但在大片种植中要做到头头是道,是很不容易的。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菜园各个环节的管理,绝不马虎大意。
我是职业农民,我们一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