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死鱼很多,5月这些病害仍需

点击上方蓝字   

2、鲤浮肿病:病原为鲤浮肿病*,主要危害鲤和锦鲤,发病水温为7℃~28℃,水平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,发病急,死亡率高。各个鲤鱼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。

3、鲫造血器官坏死病:病原为鲤疱疹病*II型,主要危害鲫、金鱼及鲫杂交变种,水温10℃~33℃均可发生,其中以22℃~28℃最为严重,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。江苏、湖北、北京等鲫主养区需重点防控。

4、锦鲤疱疹病*病:病原为鲤疱疹病*Ⅲ型(又称锦鲤疱疹病*),主要危害鲤、锦鲤及其变种,水温18℃~28℃时易流行。广东、北京等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。

5、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:病原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*,主要危害虹鳟幼鱼,3月龄内的鱼易发病,并造成大量死亡,水温在8℃~15℃时易流行,可通过粪便、尿液和黏液等水平传播,也可通过鱼卵垂直传播,带病*苗种流通是该病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。各鲑鳟养殖区需重点防控。

6、草鱼出血病: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及青鱼,发病水温为20℃~30℃。在水温高于20℃时流行,25℃~28℃为流行高峰。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重庆等地草鱼主养区需加强防控。

(二)甲壳类疾病

1、白斑综合征:一般水温在18℃~30℃时易暴发,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、中国对虾、日本对虾、克氏原螯虾等,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。另外湖北、安徽、湖南、江苏、江西等地的克氏原螯虾主养区也需要加强对该病的防控。

2、急性肝胰腺坏死病:是一种危害养殖虾类的细菌性疾病,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、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等,目前我国主要海水养殖虾类地区均有该病流行,死亡主要发生在放苗30天~35天以内,常为急性死亡,而且死亡率高达%,经口感染是该病原水平传播的主要途径。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。

二、防控措施

(一)预防

1、加强水质管理:注意改良池塘底质和水质,培养出“肥、活、嫩、爽”的水体,为鱼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,增强鱼的体质,提高抗病能力。有条件的养殖户应该制定完善的换水制度,根据水质的变化情况,及时向池塘注入新水,保证水质过关。养殖期间,视天气、水温、摄食情况,增氧机每天适时开启,调节水中的氧盈和氧债,维持优良的水体环境。

2、加强饲养管理:结合养殖场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事先选择药物进行预防,做好水体的消*工作。杜绝不合理的药物使用现象,养殖生产操作过程中,谨慎操作,避免鱼体受伤。

3、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baibanbingtu.com/hbyy/8480.html

冀ICP备2023016861号-4
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