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黏虫大发生,用什么药防治推荐用这几种

近日有农友说水稻田里好多这个虫,田里满是虫屎,请问是什么虫,会是网红“草地贪夜蛾”吗?

经过水稻种植专家讨论,确定是水稻黏虫,俗名五色虫、五花虫、剃枝虫、夜盗虫等,属迁飞间歇性猖獗的害虫。在水稻在孕穗至成熟期会有机会发生粘虫为害,吃叶片及咬断稻穗枝梗。白天躲在稻丛基部,夜间爬上来吃叶片或咬稻穗。该虫是一种间歇性局部为害的害虫,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的水稻发生相对较重,具有群聚性、杂食性、暴食性,气候条件适宜,容易暴发成灾。

1、水稻黏虫与草地贪夜蛾的区别

草地贪夜蛾幼虫:一般有6个龄期,体长1-45mm,体色有浅*、浅绿、褐色等多种,最为典型的识别特征是末端腹节背面有4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黑点,三龄后头部可见的倒Y形纹。

黏虫幼虫:有6个龄期,体长35mm左右,体色变化很大,密度小时,4龄以上幼虫多呈淡*褐色至*绿色不等,密度大时,多为灰黑色至黑色。头*褐色至红褐色,有暗色网纹,沿蜕裂线有黑褐色纵纹,似“八”字形,有5条明显背线,腹部中线白色,亚背线蓝色或黑褐色。

2、水稻黏虫发生的特点

成虫具有迁飞性,飞翔能力强,一般3月至8月中旬由南往北迁飞,8月下旬至9月再南迁,每年可发生2-8代,在长江流域发生5-6代。一头雌虫可产卵粒,最多可达粒,初孵低龄幼虫咬食叶肉形成透明条纹状斑纹,3龄后沿叶缘将水稻叶片啃食成缺刻,3龄后有假死性,5-6龄达暴食期,蚕食叶片,可是穗轴,引起大龄落粒,故称“剃枝虫”。

黏虫适温19-22℃,相对湿度大于70%,低于50%时产卵量和交配率下降,因此在气候湿润条件下容易发生严重,高温干旱、暴雨下会影响黏虫生长。

3、用什么药防治水稻黏虫?

化学防治,在重发生稻田,可选用甲维盐、甲维盐·茚虫威、甲维盐·虫螨腈、甲维盐+氯虫苯甲酰胺等,也可用核型多角体病*,尽量少用高效氯氟氰菊酯、*死蜱等药,因为水稻扬花期药剂防治用药需慎用,而阿维菌素单用对粘虫效果不是很好。防治关键时期在3龄以下幼虫,虫龄较大时宜增加用药量,要注意在施药前田间要灌好水,傍晚施药防效好。

除用药外,利用粘虫成虫对糖、醋和发酵的糖浆趋性很强,夜出活动、趋光性强的生活习性,可采取振式杀虫灯诱杀粘虫成虫,利用黑光灯、糖浆液诱杀粘虫成虫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baibanbingtu.com/hbzl/13245.html

冀ICP备2023016861号-4
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