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极系列-幼儿急疹
本文的受众是儿科医生和具有钻研精神的父母。终极系列的目标是看完本文,不用看其他相关文章了。
导读:
幼儿急疹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,但是在发热还没有出疹时,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,可能被误诊为中耳炎或者脑炎,儿科医生可以看看临床表现中的其他症状,复习下。文章中鉴别诊断图片较为典型,可以加深下对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印象。
对于家长来说,可以看下文章最下面的链接,是张亚停医生写的幼儿急疹家长知识。如果家长想更多的了解该疾病,可以从头看起。
1.什么是幼儿急疹婴儿玫瑰疹(Roseola),通常被称为幼儿急疹,也叫做第六病和三日热,多发生在3个月到4岁的婴幼儿,表现为3-5日的高热(可能超过40℃)后骤然退热,随之出现皮疹。幼儿急疹通常由人类疱疹病*6型(humanherpesvirus6,HHV-6)引起。
2.病因、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病因—人类疱疹病*6型(humanherpesvirus6,HHV-6)是最常见的病因。其他病因包括人类疱疹病*7型(HHV-7)、肠道病*(柯萨奇病*和埃可病*)、腺病*以及副流感病*1型。
发病机制—发热是病*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所致。出疹可能和抗原抗体复合物有关。研究表明,在出疹的前2日可检测出HHV-6病原(这时还没有出疹),患病后第3日首次检测到HHV-6抗体(此时患儿多出现皮疹了:出疹和抗体同时出现),之后病原逐渐消失(7日左右),抗体逐渐增多。
流行病学和传播—男女比例相当(终于不是男大于女了),6岁内发病(6岁内免疫力在逐渐成熟),多发生于3个月到4岁的儿童,高峰为7-13个月(因为这个时候母亲给的抗体没啦,新的免疫力还没建立起来)。该病可全年发病(冷热均可,啥时都行)。HHV-6最可能是通过亲密接触分泌物传播,尤其是唾液,所以,母亲亲吻孩子会导致传染。HHV-6的平均潜伏期为9-10日,HHV-6的病*一旦感染会终身携带,并且病*排出持续时间也是终身的[1]。
3.临床表现临床特征—热退疹出:发热3-5日后骤然退热,随之出现皮疹。
发热—发热起病,体温可能超过40℃并持续3-5日,之后患儿体温迅速下降。
皮疹—随着患儿发热消退,出现皮疹,从颈部和躯干开始,蔓延到面部和四肢,可在24小时内出全;皮疹表现为压之可褪色的斑疹或斑丘疹,有时皮疹可呈水疱状。一般情况下不痒。皮疹通常持续1-2日,少数在2-4小时内短暂出现后旋即消失。
其他病*感染的症状-这里需要绝对注意哦,不要过度诊断
●激惹:大多数患儿一般状况良好,仍有部分孩子可伴有易激惹;
●淋巴结肿大:颈部、耳后和/或枕部淋巴结肿大常见,但发现较晚;
●Nagayamaspots:悬雍垂和软腭接合处斑疹或出血点,称为Nagayamaspots(永山斑):多出现在发病后第4天出现;
●鼓膜红斑:鼓膜发红,在发热期常被诊断为急性中耳炎;
●病*性脑炎:部分婴儿会同时出现高热和卤门膨隆,可以自愈;
●病*感染的其他症状:乏力、结膜炎、咳嗽、呕吐、腹泻。
4.实验室检查相对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轻度非典型性淋巴细胞(atypicallymphocytosis)增多。白细胞计数在发热早期可能出现升高(毕竟是炎症反应,还是要意思一下嘀),发病3-6日降到最低点(通常在个细胞/μL范围内,就是3.0*10的9次方/L),之后逐渐上升,7-10日恢复正常。另外还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,这被认为是骨髓抑制导致的。
5.诊断病好了才得出诊断,因为首先表现为发热,而发热的原因太多,不好诊断;并且幼儿急疹还可导致各种临床表现,在疹出来前不好与其他疾病区分。
临床诊断:热退疹出,高热3-5日,骤然退热并出现皮疹。
6.鉴别诊断麻疹,有感冒症状和口腔黏膜斑(柯氏斑)。皮疹通常始于面部,然后向下蔓延至其他身体部位。
风疹,其皮疹与发热同时出现。皮疹从面部开始(可以这么记忆:风吹过我的脸,起了一脸疹啊,让我感觉好热啊),然后向下蔓延至其他身体部位。
传染性红斑(这是第5病,细小病*感染引起的轻型发热性传染病),皮疹在脸颊上较为显著,像被人抽过脸似的。
猩红热,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感染,下图为特征性表现,猩红热治疗最好2周哦,联合使用青霉素和克林霉素效果更好!
药物过敏反应:首先使用过药物,其次多伴有瘙痒,再者皮疹持续时间比幼儿急疹长。
7.治疗治疗—多数情况下,幼儿急疹病情较清,可以自愈,对症支持治疗就行。
●发热:可以用解热药(美林或者泰诺林)控制发热。
●皮疹:不痛不痒,无需治疗。
8.预后、预防预后—自行恢复,没有后遗症。
预防—保证看护者和孩子的手卫生;不要亲吻孩子嘴。
文中观点、图片部分摘自uptodate: